Skip to content
  • 首頁
  • 背景故事
  • 功能介紹
  • 教學指南
  • 常見問題
  • 其他
    • 廢用症候群
    • 居家安老計算機:幾分先夠免入院?
  • 首頁
  • 背景故事
  • 功能介紹
  • 教學指南
  • 常見問題
  • 其他
    • 廢用症候群
    • 居家安老計算機:幾分先夠免入院?

宅天使 背後的故事

宅天使聯合創辦人David Wong點開手機備忘錄,密密麻麻的加價項目在螢幕上跳動——從「剪髮30元」到「安全衣250元」,連濕紙巾都分大小包計費。去年家中長輩中風後,他帶著比價表奔走於香港安老院,「當照顧變成商品化清單,我們失去的不只是金錢,更是人性的溫度。」

回憶起最初在家中照顧長輩的那段時光,他親眼見證「失能照護」的系統性困境:如工人姐姐缺乏指引導致病情延誤、復健時機在跨科別轉介中流逝、家人之間無法同步長者信息帶來的誤會與壓力。「要讓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護理指揮中心。」他指著當初在紙背面寫下的這行字,正是這段經歷,催生了宅天使——照顧者專用APP。

哪一種模式,
才能真正讓長者安享晚年? >>

人物專訪

我們訪問了宅天使聯合創辦人David Wong,聽他分享一段關於愛、責任與科技的故事。

一場疾病改變的家庭

  • Step1

    突發中風

    一年前,David家中的一位長者突發中風,日常的幸福家庭生活頓時被打亂了節奏。David回憶道,「佢出院後,一家人都慌了手腳,人雖然是清醒,但行動不便,需要專人24小時看著。」
  • Step2

    考慮安老院

    「老人院有醫生定期探訪,護工會定時檢查長者嘅健康狀況,幫佢地量血壓、探熱。更重要的是有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幫佢做中風康復。」
  • Step3

    老人院好唔好?

    「住老人院呢啲開支,真係壓力好大!相比之下,居家養老慳返大把冤枉錢,使費自己話事。與其畀老人院五花八門嘅收費綁到實,不如早啲規劃居家養老,荷包同條氣都順啲啦!」David認為,居家總成本和仍低於院舍:「可將更多錢用於提升生活品質。」 了解更多→
  • Step4

    香港勝在有姐姐

    「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老人,計埋人工包食住,分分鐘平過老人院㗎! 香港家庭常倚賴外傭姐姐(印傭、菲傭等)全天候照顧長者 」 了解更多→

Step5

居家安老無咁易

老人家的觀念始終是「在家千日好」在對院舍的種種限制進行衡量後,居家安老似乎更符合David一家的期望。 「決定讓他回家養老後,我們才發現,在香港要實現居家安老面對著種種挑戰。」
了解更多→

  • Step1

    突發中風

    一年前,David家中的一位長者突發中風,日常的幸福家庭生活頓時被打亂了節奏。David回憶道,「佢出院後,一家人都慌了手腳,人雖然是清醒,但行動不便,需要專人24小時看著。」
  • Step2

    考慮安老院

    「老人院有醫生定期探訪,護工會定時檢查長者嘅健康狀況,幫佢地量血壓、探熱。更重要的是有有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幫佢做中風康復。」
  • Step3

    老人院好唔好?

    「住老人院呢啲開支,真係壓力好大!相比之下,居家養老慳返大把冤枉錢,使費自己話事。與其畀老人院五花八門嘅收費綁到實,不如早啲規劃居家養老,荷包同條氣都順啲啦!」David認為,居家總成本和仍低於院舍:「可將更多錢用於提升生活品質。」

    了解更多→

  • Step4

    香港勝在有姐姐

    「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老人,計埋人工包食住,分分鐘平過老人院㗎! 香港家庭常倚賴外傭姐姐(印傭、菲傭等)全天候照顧長者 」 了解更多→
  • Step5

    居家安老無咁易

    老人家的觀念始終是「在家千日好」在對院舍的種種限制進行衡量後,居家安老似乎更符合David一家的期望。 「決定讓他回家養老後,我們才發現,在香港要實現居家安老面對著種種挑戰。」 了解更多→

Step3: 老人院好唔好?

親身對比院舍的現實差距

老人院(安老院)曾經一度是David一家可行的選擇,現實情況卻讓他們受到打擊。

現實打擊

各方面問題一
「唔睇唔知,住院月租最低七千,最高萬五,未計埋護理費、冷氣呢啲額外開支。老人家打胰島素針,每月又要多八百到千二;尿片仲分輕度、中度、高度,最貴每個月三千幾,仲未計驗血糖、針筒、酒精棉呢啲消耗品,條數越滾越大。剪個頭收三十蚊,濕紙巾分大包細包,連安全衫、冷氣被都要逐件計,雜費多到嚇親人。仲有啲隱藏收費,例如陪診夜晚頭三粒鐘收四百五,超時每個鐘加百二,出街睇醫生仲要自己畀車錢同登記費。住老人院呢啲開支,真係壓力好大!

現實打擊

各方面問題二
相比之下,居家養老慳返大把冤枉錢,自己買尿片、屋企人幫手打針、用普通護理工具,使費自己話事。加上屋企住得自在,唔使硬啃冷氣費、行政費,有埋家人陪仲冇價講。與其畀老人院五花八門嘅收費綁到實,不如早啲規劃居家養老,荷包同條氣都順啲啦!」

輪候時間

院舍的輪候時間太長
香港現時院舍資源緊張,截至2023年1月,共有18,145人輪候資助院舍。 護理安老宿位平均輪候時間為16個月,護養院宿位為19個月。

收費高

香港私營院舍的收費非常高
為求儘速入住,部分長者無奈選擇私人院舍。私營院舍普遍收費高昂,服務質量卻參差不齊。老人院還有五花八門嘅收費,參考下面
私營院舍的收費明細​

設備限制

未必能夠針對不同個案提供最適切的設備
院舍的儀器配置往往是固定的,未必能夠針對不同個案提供最適切的設備,更受限於院舍面積,無法配備大型儀器,這使得長者在接受治療時受到進一步的限制。

空間限制

香港院舍的環境非常擁擠
「有些院舍的環境非常擁擠,房間狹窄,僅能容納一張單人床和一個小型床頭櫃。食乜、幾點鐘食飯、幾點鐘訓覺都要跟規定,可能我今日想食粥、聽日想食麵或者想早啲食晏啲食、想食啲宵夜... 呢啲好難就到自己,唔係你話想點就點。」

人手不足

部分養老院可能沒有足夠的人員
更讓David感到心酸的是,儘管院舍配備了專業的醫療資源,如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但仍面臨明顯的人手不足問題。這些院舍往往以一對多的方式提供服務,且操作方式和流程過於標準化,長者未必能夠獲得個性化的康復治療。

探訪時間

探訪時間也受到限制
「而且,探訪時間也受到限制,我們很難經常去探望。」除了硬件限制,David亦觀察到院舍生活可能發生的不便。

尊嚴問題

老人家自尊心很強
「每次幫你抹身沖涼嘅都唔係同一個人,你會唔會怕尷尬?」 有些長者雖然行動不便或長期臥床,但意識清醒,自尊心很強。David指出,需要照顧的長者很多,與此匹配的照顧人手卻明顯不足。護理人員未必響應到每一個人的需求,長者容易感到被忽視和失落。

容易傳染病原體

居住空間比較集中容易促進病原體的傳播
養老院(老人院)是一個老人群體密集的場所,由於老年人免疫力較低,並且多數人患有基礎疾病,因此傳染性疾病在養老院中容易發生和傳播。

精神健康問題

失去熟悉的環境和自由而感到抑鬱或焦慮
雖然養老院提供社交機會,但老人未必能與其他住戶相處融洽,甚至可能感到被孤立。 老人可能面臨與陌生人共住的壓力,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長期住在養老院的老人可能因失去熟悉的環境和自由而感到抑鬱或焦慮。 缺乏家人的日常探訪可能導致心理上的孤獨感加深。

決定回家

有得揀邊個想住老人院?屋企有家人照顧,又有姐姐幫手,我們不忍心他在老人院孤獨度過晚年。
「有得揀邊個想住老人院?屋企有家人照顧,又有姐姐幫手,我們不忍心他在老人院孤獨度過晚年。」David認為,居家總成本和仍低於院舍:「可將更多錢用於提升生活品質。」 決定回家後,儘管每日面對著不同的挑戰,但隨著老人家情況越來越轉好,家人仍然感到欣慰。「返到屋企佢情緒明顯好轉,更願交流。雖然辛苦,但可自己決定飲食作息,這對佢非常重要。」

Step4:

香港勝在有姐姐

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老人,計埋人工包食住,分分鐘平過老人院㗎!

香港家庭常倚賴外傭姐姐(印傭、菲傭等)全天候照顧長者

「醫生睇過之後寫咗轉介信,我們透過中介申請快速審批,結果一個月左右姐姐就已經到咗,真係好順利。我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一個返早班、一個返夜班,輪更照顧,咁樣老人家日夜都有人睇住。兩個姐姐可以一齊幫手扶爸爸落床、轉身,一個人真係未必搞得掂,有兩個人協力更安全。請兩個姐姐計埋人工同食住,分分鐘仲平過送老人院。」

1

空間限制

家中空間需要重新配置,如何改善家中空間,令老人家居住舒服外,工人姐姐也需要居住空間。

2

經濟考量

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老人,計埋人工包埋食飯住宿,是否平過住老人院?

3

情感考量

老人長期與家人分開,可能感到孤單或被遺棄,特別是情感需求未被充分滿足時。所以有得揀邊個想住老人院?屋企有家人照顧,又有姐姐幫手,我們不忍心他在老人院孤獨地度過晚年。

4

醫療挑戰

需要專業醫療或重症護理的老人,如何在家里有醫設備及醫療團隊配合?

5

現實挑戰

David坦言︰「決定讓他回家養老後,我們才發現,在香港要實現居家安老面對著種種挑戰。」

1. 溝通無障礙:

印傭姐姐識講流利廣東話,菲傭英文溝通都冇問題,叫食藥、陪覆診好順暢!」

2. 全天候守護:

「有兩個姐姐輪更,人工+食宿仲平過老人院,我唔使驚半夜跌親冇人知!屋企人都放心好多。」

3. 快速配對支援:

「香港中介服務好成熟,各式各樣嘅姐姐都有,有啲仲做過專業護理,對照顧長者好有經驗,慳返好多時間心力。」

1. 空間限制

家中空間需要重新配置,如何改善家中空間,令老人家居住舒服外,工人姐姐也需要居住空間。

2. 經濟考量

請兩個姐姐全職照顧老人,計埋人工包埋食飯住宿,是否平過住老人院?

3. 情感考量

老人長期與家人分開,可能感到孤單或被遺棄,特別是情感需求未被充分滿足時。所以有得揀邊個想住老人院?屋企有家人照顧,又有姐姐幫手,我們不忍心他在老人院孤獨地度過晚年。

4. 醫療挑戰

需要專業醫療或重症護理的老人,如何在家里有醫設備及醫療團隊配合?

5. 現實挑戰

David坦言︰「決定讓他回家養老後,我們才發現,在香港要實現居家安老面對著種種挑戰。」

Step5:

居家安老無咁易!

姐姐都有「搞唔掂」嘅時候⋯⋯

急症好慌張

「雖然有姐姐幫手,但佢哋始終唔係專業醫護,一遇到突發情況就好易慌。有次爸爸凌晨血壓突然飆到 190,姐姐嚇到淨係識打999,結果成家衝去急症室捱通宵,真係人都癲。」

出街就醫難

「好似傷風感冒、尿道炎呢啲小病痛,老人家好易頭暈身㷫。但係佢哋瞓床行動唔方便,出次門真係好艱難:輪椅的士成日call唔到,屋企又得幾層樓梯,淨係落樓已經係一大關卡。結果為咗少少事,成日逼住要叫白車,明明唔使搞到入醫院㗎嘛! 」

記錄負擔重

「講到呢樣嘢,我都好頭痕。我已經好努力手寫記低爸爸嘅血壓、食藥時間,但係覆診時醫生都話堆數字好難睇得明。最慘係我要返工賺錢,無辦法時刻睇實;其他親戚朋友住得遠,又想知爸爸近況,但淨係靠姐姐口講又唔夠準確。唔喺現場嘅無力感,真係好折磨人。」

學習壓力大

「真係好多嘢要學,好多嘢要記。最驚係自己記漏咗啲重要嘢,或者姐姐唔明我意思。每日都好似考試咁,壓力都幾大。所以後來我哋就諗:如果可以搵醫生上門睇症,同埋有個系統好好記錄情況,等屋企人無論喺邊度都睇到,咁就真係解決咗最大嘅痛點啦。」

照顧者面臨的壓力

記錄負擔

他每日都要記錄病人的維生指數、進食情況,或者向治療師學習輔具的使用及動作。照顧工作繁瑣,他很難記住各種細節,經常需要反復確認,亦無法得到及時的指導和糾正。

學習壓力

「真係好多嘢要學,好多嘢要記。最驚係自己記漏咗啲重要嘢,或者姐姐唔明我意思。每日都好似考試咁,壓力都幾大。」

空間限制

「香港的居住空間狹小,很難為長者提供一個舒適和安全的居家環境。而且,屋企樓下仲有社區嘅無障礙設施唔夠完善,每次出街都很不方便。」

為什麼居家安老更值得堅持?

了解更多資訊 >>

儘管居家安老比想象中更辛苦,但David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

儘管居家安老比想象中更辛苦,
但David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

經濟效益

「雖然請護理人員和購買醫療設備需要一定的費用,但總體來說,還是比住老人院便宜。我們可以把更多的錢用在提升佢的生活品質上。」

自主生活

「係屋企佢自己洗面、食飯、家人鼓勵佢做下運動,郁下手手腳腳,閒時佢都喜歡到樓下公園散步。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己決定每日嘅飲食和作息,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用不開心。這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情緒改善

「佢在家裡的情緒明顯比在醫院裡好很多,更願意同我地交流。」

為什麼居家安老更值得堅持?

了解更多資訊 >>

儘管居家安老比想象中更辛苦,但David從未後悔自己的選擇。

經濟效益

「雖然請護理人員和購買醫療設備需要一定的費用,但總體來說,還是比住老人院便宜。我們可以把更多的錢用在提升佢的生活品質上。」

自主生活

「係屋企佢自己洗面、食飯、家人鼓勵佢做下運動,郁下手手腳腳,閒時佢都喜歡到樓下公園散步。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己決定每日嘅飲食和作息,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用不開心。這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情緒改善

「佢在家裡的情緒明顯比在醫院裡好很多,更願意同我地交流。」

解決兩大痛點

醫療支援
照顧者壓力

居家安老的關鍵在於能否有效解決「醫療支援」與「照顧者壓力」兩大痛點。面對重重挑戰,David並沒有放棄,他開始四處尋找解決方案。在老友宅醫多年接觸的經驗讓他逐漸意識到科技的力量。

宅天使的誕生

如果能有一個平台,可以整合各方,並提供專業的醫療支援和護理指導,咁就好喇!

經歷過咁多突發狀況,我先明白到,淨係靠姐姐同家人輪更照顧並不足夠。爸爸需要嘅係專業、及時嘅醫療支援,而照顧者亦需要清晰指引同支援系統。

我開始同幾個朋友商量,點樣可以將專業醫護同家庭照顧連結起嚟。後來我哋慢慢構思出「宅天使」呢個平台。一個可以快速連結到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同專業人士嘅支援APP。無論係突然血壓高定覆診前準備,姐姐都可以用手機一㩒,即刻得到專業指示同支援,唔使再獨自面對恐慌。而我作為照顧者,亦都可以透過系統自動化記錄同提醒,減輕負擔。宅天使唔單止幫姐姐,更加係幫返我哋一家人。

「姐姐用手機一㩒,即刻有專業backup,我晚晚終於瞓得着!」

© 2024 Doctor Now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